C18 液相色谱柱与氨基柱的区别!

C18 液相色谱柱与氨基柱的区别!

 

 

在液相色谱分析领域,C18 液相色谱柱与氨基柱是两种应用广泛且各具特色的色谱柱。作为色谱柱生产厂家,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,对于精准研发、生产适配不同分析需求的产品,以及为客户提供专业选型建议至关重要。​

1、固定相差异​

C18 液相色谱柱​

C18 液相色谱柱的固定相是在硅胶表面键合了十八烷基(C18)官能团。这种长链烷基具有很强的疏水性,能够为反相色谱分离提供基础。键合的 C18 烷基链长度均匀,且在硅胶表面的覆盖率经过严格控制,一般可达较高水平,保证了色谱柱在反相条件下出色的稳定性和重现性。​

氨基柱​

氨基柱的固定相则是在硅胶表面键合了氨基(-NH₂)官能团。与 C18 的疏水性截然不同,氨基呈现出一定的极性。并且,氨基具有一定的碱性,在不同 pH 值环境下,其质子化状态会发生变化,这一特性深刻影响着氨基柱的分离性能。​

DSC_2283

2、分离原理不同​

C18 液相色谱柱​

C18 液相色谱柱基于反相色谱原理工作。在反相体系中,流动相通常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液(如甲醇 – 水、乙腈 – 水等混合溶液),而固定相 C18 是非极性的。样品中的化合物依据其疏水性差异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。疏水性强的化合物与 C18 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强,在柱内保留时间长;疏水性弱的化合物则与流动相相互作用强,较快地被洗脱出色谱柱。例如,对于含有不同数量碳链的脂肪酸混合物,碳链越长、疏水性越强的脂肪酸,在 C18 柱上的保留时间越长,从而实现分离。​

氨基柱​

氨基柱既可以用于正相色谱分离,也可用于反相离子对色谱分离。在正相模式下,流动相为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(如正己烷、二氯甲烷等),固定相氨基具有极性。样品中的化合物按照极性大小进行分离,极性大的化合物与固定相氨基的相互作用强,保留时间长;极性小的化合物与流动相相互作用强,先被洗脱。当用于反相离子对色谱时,在酸性流动相中,氨基质子化(-NH₃⁺),可与样品中的阴离子化合物形成离子对,从而实现对酸性或离子型化合物的分离。比如分析一些有机酸类化合物,在特定酸性流动相条件下,氨基柱可通过离子对作用实现良好分离。​

 

3、适用样品特性​

C18 液相色谱柱​

C18 液相色谱柱非常适合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化合物。像常见的药物小分子,多数含有一定的疏水结构,能在 C18 柱上得到有效的分离。此外,对于一些天然产物中的黄酮类、萜类等非极性或弱极性成分,C18 柱也能展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。由于其疏水性强,对于极性较大的化合物,若不进行特殊处理(如采用离子对试剂等),保留效果不佳。​

氨基柱​

氨基柱在分析极性化合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它对糖类、糖蛋白等含有多个羟基等极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分离效果显著。在正相条件下,可用于分离不同极性的醇类、醛类、酮类等化合物。在反相离子对模式下,能有效分离酸性药物、核酸等阴离子型化合物。但需注意,氨基柱在分析强酸性化合物时,若 pH 值控制不当,可能会导致氨基过度质子化,影响分离效果甚至损坏色谱柱。​

4、应用场景差异​

C18 液相色谱柱​

在药物研发、质量控制领域,C18 柱广泛应用于药物活性成分分析、杂质检测等方面。在环境监测中,可用于检测水中的多环芳烃、农药残留等有机污染物。在食品分析里,对食品中的添加剂、色素等非极性或弱极性成分的检测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例如在检测饮料中的人工合成色素时,C18 柱能快速准确地实现多种色素的分离与定量。​

氨基柱​

在糖类分析领域,氨基柱是不二之选,常用于单糖、寡糖的组成分析以及多糖的纯度检测。在生物制药中,对于糖蛋白的糖基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。在化工领域,可用于分离和分析一些极性有机中间体。比如在淀粉糖生产过程中,通过氨基柱分析糖浆中不同糖类的组成比例,以控制产品质量。​

综上所述,C18 液相色谱柱与氨基柱在固定相性质、分离原理、适用样品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。作为色谱柱生产厂家,我们需依据这些特性,不断优化生产工艺,为客户量身定制高品质的色谱柱产品,助力各行业用户实现精准、高效的液相色谱分析。

 


发布于: 2025-04-15